陝 西 十 怪
碗大桌小擺不開、椅子不坐蹲著來、手巾不用頂起來
房屋隨向半邊蓋、麵條寬板像腰帶、餅大個圓像鍋蓋
有了辣子不吃菜、唱戲吵架分不開、姑娘貌美水靈不對外
八十老婆上樹比猴ㄦ快
在秦味館的網頁上寫著這段順口溜,把陝西的特色都說出來了
管他怪不怪,東西好吃就好了
美食團第三彈由Amy領軍,我們來「秦味館」吃陝西菜,之前我吃過「勺勺客」印象不錯
主要是跟平常吃的中、西口味比起來,差異性大一些,較有特色
「秦味館」的口碑好像不錯,生意也很好,原訂在上周的聚餐因為Kimmy公司有事,所以改至今日
誰知.......這天Kimmy又因為感冒,發燒又吐了,還是缺席.......妳可真是跟秦味館無緣啊!
這晚在路上遇到Amy,沒想到我倆迷失在巷道間,還靠問路才到達
一個在鄉下呆久了,另一位長期在山上,對凡世也不熟囉!
今日飯友阿娟、Amy、Gina、Ru及我
店內裝飾很有民俗風,牆上讓一些名人簽滿了,「勺勺客」也是......陝西人喜歡塗鴉嗎??
一坐定,二盤小菜在桌上
一盤米血糕挺好吃的,另一盤是炸出來的.....像餅又不像餅的東西酥酥的不難吃
西桂稠酒 ─$160
源自:商周 “醪醴” ; 齊民要術 “白醪” ; 唐‧李白 “撇醅酒”
原料:雜糧、桂花、酒麴;酒精濃度:約2%
口感特色:香溫醇口、色白清甜。冬春溫酌、夏秋涼飲
其實喝起來有點像小米酒,甜甜的..... 好喝囉!
秦味沙律 ──$160
這道菜是創新菜餚,高麗菜、小黃瓜、豆芽菜.....等,涼拌之後上淋沙拉,吃起來挺清爽的
鮮溜A菠雙綠 ──$160
<招牌菜餚>A菜、菠菜 熱油爆炒
這道菜好玩,就是蔬菜嘛,但是把A菜跟波菜一起炒,除了兩種菜各剩一點點,混在一起炒之外
真的想不出來為什麼有這種組合,連我這種亂亂煮的人好像也沒試過
不過很多所謂的招牌創意菜,有些常常是廚師要煮給員工吃,往往把身邊的零碎食材兜在一起煮
偶而蹦出一些火花,吃出好口碑就成了招牌菜了
酸嗆土豆絲──$160
源自:陝北,為熱炒涼菜
土豆即是馬鈴薯,切絲熱炒加上醋去嗆它,別看上頭那些辣椒,一點都不辣,酸酸的適合夏天吃
炙子骨排──$380
<仿宋名菜>
豬肋排與數十種辛香料以泡滷蒸炸烤等繁複的工續處理
據考:宋‧載之。 相傳為 宋徵宗生日時,御宴的第四盞菜餚,口感特色:口感外酥內軟爛,肉質入口綿細
這道菜我在「勺勺客」也吃過,口味差不多,也是饕客及店家推薦的菜色
這外皮酥酥的,裡面的肉已非常軟爛,很容易入口
但類似口感的肉品常吃到,所以這道菜對我來說新鮮感是沒了
油潑麵 ──$90
<又名:腰帶麵 >
真的很像腰帶,寬寬的麵條口感非常好,大家都很稱讚
之前都是吃泡饃,因為自己撕泡饃的過程覺得很好玩,各有不同的風味,都好吃
芋泥雞 <辛香料醃漬滷嫩雞腿後酥炸>──$180(小) / $320(大)
源自:秦味創新菜
「秦味館」有些菜是要預約的,他家的網頁菜色介紹的很清楚,可以先參考一下
這芋泥雞是以雞腿先醃漬,在塞入芋泥在中間,口感不錯
記得以前公司的老闆,很喜歡到永康街一家餐館吃芋頭鴨,同事都說好吃
好不容易有一次我跟到這家餐館了,這道菜卻沒了,一直很遺憾呢!
都1~20年了,不知道這個味道還在永康街嗎?
酸奶鍋特製蒙古酸奶 <豬肉、大腸、凍豆腐、白菜及精燉熬提的高湯>──$650
源自:陝北炕頭菜口感特色:酸香清爽、肉質綿爛
話說這酸奶鍋湯是預約菜,而我們本來想吃"水乳交融湯",多讚的名字啊~~
想說不在預約菜裡就沒先訂,這晚本來點到了,因為原來預約這鍋湯的客人一直連絡不到
等我們點了,店家又來說客人說要來了,眼巴巴的這鍋湯就飛走了.......
(水乳交融湯:尼羅河紅魚或珍珠石斑魚、雙味魚片、凍豆腐、白菜、火鍋料…高湯>(一魚三吃))
後來改了"特製酸奶鍋",這本是預約菜的,我們倒是吃到了,難道又是客人沒來嗎?
總之,這鍋湯好好喝,湯濃帶點微酸.......唉呦....... (還在流口水)
湯頭不夠還可以加,我們總共加了三次湯 (上次蔬菜羊也加了好幾次湯.....大家都愛喝湯哦!)
看著鍋子裡的湯,我說了:「要是加把冬粉多好啊~~」,沒想到大家都有同感
這好說話了........加~~ 只能說吃得好過癮
個人覺得這家店的服務很好,親切又帶著微笑,讓人很舒服
生意很好,快9點還有客人進來呢!
飯後當然要來個甜點,完美的Ending
「炸奶蛋腐」 麵皮內裹起士下去炸,再灑上糖粉......太好吃了
以前總是點"奶香小饅",今天的"炸奶蛋腐" 濃濃的奶香味,不愛吃甜食的我都想再吃第二塊勒~~
離去時在門口赫然發現老夫子,哈.........又回想起當年了~~~
我也是挺愛老夫子的,說來還是以前的漫畫比較優啦! 有人味.......
這晚姐妹們都吃得滿足,感謝Amy的安排,下個月已經決定要去「歐嬷」家了
幸福啦~~~~~
秦味館
●電話:(02)8771-3288
●地址:北市延吉街138巷2號
p.s 文章中菜色介紹取自秦味館網頁